?xml:namespace>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化之年,也是学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推进“十三五”科学发展的谋划之年。
2015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三大战略,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障,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依法治校为抓手,以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十三五”规划为新的起点,着力提升学校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着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创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1.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继续打造学校党建工作的品牌,不断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科学载体;在年底考核中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述职评议,将抓党建的实效作为考核二级党委书记的首要指标,并形成长效机制;健全党员发展质量保证体系,深入推进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修订《北京工业大学基层党组织工作细则》,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进行党员民主评议和党支部考核,建立问责机制,及时处置和整顿不合格党员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研究,进一步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
2.切实加强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四大铸魂工程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干部的教育引导,分类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认真履行《北京工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3.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五条意见,从严从实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和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防止“四风”反弹回潮;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纪律落实情况的督导巡视;建立学校重要工作通报制和责任制,加强过程监管和督办工作;继续完善联系群众的工作体系,推动建立领导班子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机制。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校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建立党委常委集体学习制度,完善书记办公会制度,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题学习研究;继续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挂职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健全领导干部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和从严考核机制;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干部档案管理,迎接北京市干部人事档案检查。
5.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推进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制定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案》,履行“一岗双责”,实行“一案双查”,落实“一案双报”;完善和规范学校巡视检查工作办法,深化巡视检查工作内容;畅通“信、访、网、电”信访举报渠道,加大信访查核力度;继续推进首都教育廉政研究中心建设。
6.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调整学科设置。研究地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特征,探索符合学校学科内涵的特色发展之路;打破学科壁垒、优化学科结构,创新跨学科协同机制、运行模式和管理机构,建设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强化非教学科研机构的服务职能,稳步推进二级机构改革和校院两级管理;开展学位授权点自评估,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推进“211工程”四期建设立项工作,积极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跨学科试点机构的运行模式和协同机制。
7.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2014年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和发展师资队伍的引育机制;加强学科领军人才的培育,力争在校内产生院士等高水平科学家;构筑教师成长与发展平台,助力教师发展;加强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8.破除管理体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着力推进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落实学校科技工作大会精神,完善科学技术发展院运行机制,推进科技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构建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实现高新技术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企业创业苗圃和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和学生创业的孵化发展,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技服务北京贡献度。
9.深化扩展交流合作,服务对外开放大局。紧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开展咨询研究,推进智库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北京知识产权学院和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等新型教学科研机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构建三级海外合作伙伴体系,推进以国际科研合作为基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留学生与在校生国际化培养机制改革,开拓国际联合培养新模式;加快建设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完善外国专家引进的校院两级体制机制,继续实施师资队伍境外培训和青年导师国际化能力发展计划项目。
10.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以明确经费使用责任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以效益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机制;继续推动公共资源及科研平台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主校区和各辅校区建设;深化后勤与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完善符合学校事业整体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与条件保障体系。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主动适应招生改革要求,确保生源质量提高。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总体要求,完善招生体系,改进学校招生录取方式和招生策略,做好“双培计划”及自主招生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知名示范中学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拓展招生资源,确保生源质量;稳步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科技夏令营招生宣传组织模式,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新机制。
12.加强专业建设与评估,推进协同育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立以认证和评估为导向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推进校内专业评估、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和行业专业评估,做好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继续探索学校各类实验班建设,凸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推进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启动优质课程立项,主动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加强联系,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营造优质教学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13.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制定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落实研究生境外培养计划,扩大来华国际研究生培养规模;激励创新,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寓教于研,将科学精神与学术规范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增强内涵,建设研究生精品课程,更新信息管理平台;改革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学位论文后盲审、自我评估、行业评估、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社会第三方调查等的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14.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继续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学业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志愿服务指导、科技创新指导的职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制定就业创业工作三年规划,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就业扶助计划”;强化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开发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见习基地建设;开展“创新人生”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实训场地,组建校外创业导师团。
15.以学校章程核准为契机,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为支撑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确保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梳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自觉接受师生监督;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推进校院两级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激发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力;成立学校理事会,探索建立社会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工作机制。
16.加强法治教育,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引导教师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带头尊法守法,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隐患排查体系,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和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
17.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凝聚学校事业发展力量。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障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完善督查制度,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加强校风建设综合治理;细化“一主三辅”校园规划项目功能,推进分校区规划等项目报审工作;稳步推进学生综合服务中心、逸夫图书馆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学科楼搬迁工作;建设智慧型和节约型校园,完善“智慧工大”各个部门的分项功能,实现无线网校园全覆盖;做好工会、教代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离退休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五、总结“十二五”发展建设,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
18.推进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分析与总结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8个分规划和20个院(所、部)“十二五”主要任务和目标的落实,对战略规划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对学校“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和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综合分析、问题梳理及考核评价,为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9.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绘制学校发展新蓝图。发布“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南,在校内外综合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校院两级“十三五”规划;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学校事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
20.以学术交流为主要载体,开展校庆系列活动。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总结学校建校55年办学经验,全面展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查找差距和不足;以传承大学精神、弘扬学术传统、凝聚发展力量为主题,强化校庆活动的学术主线,组织开展校院两级的师生学术交流会、校友座谈会、校企合作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学校事业取得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