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善于逻辑思维,但其想象、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较弱。通过发挥高水平艺术团体的引领作用,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对于完善学生的形象思维,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5年,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繁荣优秀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常态下,我校将艺术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育人工作的大局中,将艺术团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构建艺术普及教育生态圈”的艺术教育发展理念,传递“让学生能够发现方程式的美”的艺术教育主旋律,创建了“引领品味、感染有力、辐射全体”的“双金字塔式”艺术教育普及模式,搭建了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艺术教育。发挥了学生艺术团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了艺术实践活动的感染作用,加强了艺术普及活动的辐射作用,巩固了艺术课程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拓展艺术实践范围、扩大社会影响力、开展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校2015学年度艺术教育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挥学生艺术团体的引领作用
大学文化有别于社会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社会文化,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艺术团作为我校推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专场演出,参加国内外艺术赛事,开展形式多样的跨行业、跨国度和跨文化的交流,营造出了艺术教育良好的内部氛围和外部氛围,引领校园文化的与时俱进与推陈出新,推动文化发展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我校学生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话剧团四支艺术团体,覆盖400余名学生,合唱团、舞蹈团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大学生艺术团”,组织艺术团参与国内艺术赛事,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举办艺术演出,引领校园文化。
举办2015年校园文化节,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文化节历时两个月,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精品集萃、艺术教育普及、群众体育锻炼三个板块的校院两级活动百余场,主要举办了艺术团专场演出、工大杯系列体育赛事、社团文化节、国际日等品牌文化活动,辐射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万人。丰富的体育运动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创新的活动形式增进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多元化;艺术展演通过红歌大合唱、校歌大家唱两个单元,以线上线下的互动形式创新展示了艺术普及教育的魅力;“三节、两月、一日”的文化精品形成传统,凝聚特色,彰显力量。
二、强化艺术实践活动的感染作用
本年度,我校将艺术教育的目标群体转向普通学生,学生艺术团不仅仅是艺术教育成果的展示渠道,更应是使普通学生接触艺术、感悟艺术、体验艺术、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有效抓手。在文化素质教育亟待推陈出新的局势下,我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带动艺术爱好者的艺术实践。在提升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引领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
以纪念五四运动为契机,通过“红歌大合唱”、“校歌大家唱”两个单元举办了全校范围的合唱艺术展演,由各个院系组队参加,促使更多的普通学生加入到比赛中来,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分配到院系进行专业指导,参与人数近千人,覆盖到各个学院的每个年级,艺术展演的举办,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让艺术教育发挥更大的感染作用。
在强化艺术实践工作的同时,我校注重打造普及型艺术团体,重点建设发展艺术二团、院系艺术团以及民谣吉他社、音乐爱好者协会、ID舞社等艺术社团,吸引普通学生参与体验艺术,鼓励普及型艺术团体创作和编排更为贴近校园生活的作品,覆盖学生2000余人。这一举措的实施在艺术团的建设中实现了梯队化管理,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外延到内涵的双重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加强艺术普及活动的辐射作用
我校定期举办艺术沙龙,邀请艺术名家来校做讲坛、作报告,凝练艺术文化、汲取艺术精华,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举行艺术团训练公开课,整合多种资源,从而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对于艺术活动的兴趣;邀请社会高雅艺术或民族艺术的高水平团体走进校园,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这一系列举措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感受和实践艺术,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让文化素质教育切实变成一种无时无刻、随处可在的体悟。
四、巩固艺术课程建设的基础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必要基础。一门优秀的艺术课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求艺术的热情,艺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自然得到了延伸。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我校结合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做到课程设置合理,覆盖面广,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学生的需求。在课程的横向布局上,覆盖经典艺术范畴内的主要门类,如音乐、美术、舞蹈、建筑、摄影等;在课程的纵向结构上,兼顾理论传授、精品赏析和艺术实践等多个层次。同时,在艺术课程建设过程中,施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的热情,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水平。2015年,我校共开设艺术类相关选修课程九十余门次,四年来选修艺术类课程学生达15万余人次。
五、艺术教育的组织保障
1.艺术团建设制度保障
我校艺术团设立严格的团内制度,拥有完善的艺术团章程,制定并实施学分奖励制度,每学期初制定艺术团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艺术教育工作会,学期末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大学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素质教育分规划》、《北京工业大学团建三年规划纲要》、《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北京工业大学认定的艺术赛事名单》、《北京工业大学奖励办法》、《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艺术团章程及管理办法》、《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合唱团章程及管理办法》、《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舞蹈团章程及管理办法》、《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章程及管理办法》、《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团学生学分管理办法》等有利于艺术团发展的相关制度。
2.艺术教育管理团队
在艺术教育管理方面,我校搭建以“学校艺术教育团队”为龙头的艺术教育管理运行体系。包括“辅导团队”、“顾问团队”和“管理团队”,分别由“艺术指导教师”、“外聘专家顾问”和“校院管理部门”负责体系的运行,实现学校统筹规划、专家指导把关、团队辅助协调、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模式。
3.艺术教育实践保障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我校初步形成了艺术教育实践保障体系,包括以国际赛事、国家赛事、省市赛事为依托的“竞赛体系”;以“群众赛事”、“艺术表演”、“原创实践”为依托的“实践体系”;以“演出赏析”、“大师讲坛”、“艺术沙龙”为依托的“普及体系”。以此作为艺术教育创新实践体系的有效支撑。
六、艺术教育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开展,在拓展艺术实践范围、扩大社会影响力、开展国际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举办文艺演出、艺术实践赛事、文化节、艺术文化专题讲座、学生艺术团公开课等,年度累计受益学生14000人,受益面75%以上。校园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原创歌曲、舞蹈、戏剧等艺术创新成果,艺术活动覆盖广泛,学生艺术素养日益提高。
在2015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中,我校学生舞蹈一团和舞蹈二团分别参演。舞蹈团同学们倾情演出,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良好的青春风貌。经过激烈角逐,舞蹈一团原创舞蹈《逐梦》、舞蹈二团原创舞蹈《我想大声说出来》双双脱颖而出,斩获群舞A类普通组一等奖。我校作为唯一一所斩获2项一等奖的高校荣膺本届大学生舞蹈节精神风貌奖和优秀组织奖。学生艺术团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